厦门市有鼓浪屿、南普陀、万石岩、集美4个主要游览区和1条海上游览线等风景名胜。鼓浪屿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,岛西南有一个岩洞,因涨潮时浪涛撞击发出如鼓响声而得名。鼓浪屿素有"海上花园"的美称,日光岩、菽庄花园、郑成功纪念馆等是岛上主要的游览点。登临岛中央的日光岩主峰,眺望蓝天、大海、绿树、繁花,风光绮丽,美不胜收。鼓浪屿与市区有轮船往返。闽南著名古刹南普陀寺位于市区东南五老峰下,寺以奉祀观音为主,又在浙江普陀山之南,故名。寺院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,寺内主要建筑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大悲殿、藏经阁等殿宇宏伟。寺内"素斋馆"的素菜,烹调考究,颇负盛名。万石岩景区,距市区500米,因岩奇石怪、千姿万态而得名。有"万石朝天"、"天界醉仙"、"虎溪夜月"等景点,万石植物园内培育着4千多种名贵的花卉和珍稀植物,被誉为"绿色博物馆"。集美游览区距市区17千米,是风景荟萃之地。集美学村濒临风景秀丽的海滨,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创办的,熔中西建筑于一炉。陈嘉庚先生故居、归来堂、鳌园等景点为集美游览区增姿添色,吸引了八方游客,厦门市区与集美之间有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往返。厦门海上游览观光线别具特色,先是游艇绕鼓浪屿一周,游客可凭栏饱览海上花园的绚丽景观。最后,游艇向南太武驰去,在一个月牙形海湾的尽处,从们可以看到一群拱卫着厦门的岛屿,其中有大、小金门和大担、二担诸岛。
当地小吃介绍
当地美食好去处:
好清香大酒楼
“好清香”早期坐落于厦门市大元路32号,旧称“赖厝埕”,乃40年代王朝基先生创办。以经营饶有风味的“烧肉粽”、“芋包”等小吃见长于世。50多年前位于大元路的“好清香”仅是一家小店,如今已是厦门第一座多功能风味大酒楼,占地3000平方米,一次性容量近千名,有小吃快餐厅、酒吧、多功能宴会大厅等,名师掌勺,以自己独特的厦门风味系列,成为当今厦门菜之典型代表。“鹭岛风味香”、“海蟹糯米粥”、“吉利甘露球”、“银丝烩金钮”、“烧肉粽”夺得全国烹饪大赛的金牌。
黄则和花生汤
黄则和花生汤。花生汤是将花生仁放在容器里,用沸水浸泡去膜,然后将净花生仁放入锅里,加入清水、纯碱,用旺火煮沸,再用微火煮烂,最后用一个锅将水煮沸,放入白糖搅匀煮成糖水,再冲入煮烂的花生汤中,等煮沸就可食用了。花生汤是厦门的名小吃,现在以营设在中山路的黄则和花生汤店最著名。
吴再添小吃店
吴再添小吃店远近闻名,现在他在大同路经营的小吃店,出售许多厦门著名的小吃,主要有虾面、沙茶面、肉粽、油葱稞、芋包、扁食、薄饼、韭菜盒、鱼丸,极尽厦门小吃之所有,其特点是小吃集中化,品种丰富多样,口味鲜美,经济实惠,薄利多销,因此,生意兴隆,顾客经常暴满。
杨乞炒栗子
栗子不能直接用铁锅来炒,必须经过糖砂来炒,热力才能均匀地包住栗子,水分才能慢慢蒸发,这样,栗子肉就会熟到透心,皮壳自然剥离,糖分渗入栗子肉里面,吃起来又香又甜,宛若煮熟的蛋黄。早在30年代,厦门比较出名的“糖砂炒栗子”共有五个摊点,分布在中山路、绿岛、大陆、新南轩、中华一代。炒栗子名手相继去世,如今只有杨乞一人健在。
陈珠麻糍
麻糍是将糯米浸过后,放在蒸笼里炊熟,然后成米团,再将大块米团分成小块米团。配料有黑芝麻末、花生末、白糖等,作麻糍内馅,最后是包好麻糍再滚上芝麻末即成。过去麻糍以十六崎脚陈珠烹制的最为著名。目前,新南轩、广丰等饮食店也大量烹制供应。
现在小吃的发展趋势是:第一、菜馆化。现在不仅小摊贩卖油葱稞,就连饮食店、大菜馆也烹制油葱稞。海味大厦、香港美食城、华侨大厦欢乐园酒家和厦门美食城都放下“架子”经营起“土菜街”、“家乡菜”和“傻锅菜肴”。如面线糊、芥菜饭、煎豆干、地瓜稀饭、猪蹄面、花生汤等。第二宴席化。将小吃宴席化,如“好清香”酒楼的“九龙盘”,将九种小吃组成一个拼盘,构思奇巧;将芋包、肉粽、油葱稞、夹饼等十二道小吃组成一个小吃宴席。第三、食街化。过去的小吃摊点星罗棋布,现在则相对集中,如禾祥西路、大同路口、石亭北路等,就是大排档、小吃摊的集中地,即食街化。小食摊位二三百个,小吃花样之多有如博览会。第四、家常化。现在,厦门的食街夜宵流行吃“家常饭菜”;厦门的家庭也流行着将小吃作为“家常饭菜”。像卤鸭、五香、咸果等,各菜市场上都有许多摊点供应市民,人们很方便地买回家做为家常饭菜。
原汁原味风味小吃
厦门的风味小吃款式繁多,乡土味浓,价格便宜,主要有土笋冻、海蛎煎、面线糊、炒面线、 薄饼、烧肉粽、花生汤、韭菜盒、炸五香、油葱果、沙茶面、虾面、东粉鸭、海蟹糯米粥、芋包、圆子汤、炸枣、糯米炸、贡糖夹饼等等,真是应有尽有。
而同安大封蹄膀和海鲜风味四季火锅等风味佳肴, 更是让人吃得香,喝得美,尽兴而来,满意而归。
土笋冻.jpg)
这是一种由海产加工而成的冻品。土笋能够成冻,是因为它含有胶质。它是环节动物,学名星虫,身长二、三寸,有内脏,还有心脏器官。经过熬煮,所含胶质溶入水中,冷却后即凝结成冻。闽南各地海滨盛产土笋冻,厦门和海沧出产的尤为肥美,压破洗净制作成冻后,其肉清脆、味美甘鲜。晶润的土笋冻,配上好酱油、香醋、甜酱、辣椒酱、芥辣、蒜蓉、海蜇等;还可有芫荽、白萝卜丝、辣椒丝、番茄片,则成色香味俱佳,现在已成为大小宴会的重要冷盘之一。
海蛎煎
其主要原料是牡蛎,也称之为海蛎子。
厦门出产的牡蛎,是僧帽牡蛎,体积小,壳成长形或三角形。取出的肉,肉白鳃黑,每只1-2厘米,肉粒均匀。其味道鲜美,临食时,可配上芥辣酱或辣椒酱、芫荽,甚为可口。
面线糊
面线又称线面,是厦门著名特产,用上等面粉制成,质地洁白纤细。而面线糊,便是用线面煮成的糊,但讲究糊而不乱。面线糊,主要是依靠汤的滋味,以虾、牡蛎、海蛏、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熬汤制成面线糊,风味极佳。除海鲜外,还常加入鸭血或猪血,或以一大串猪大肠放入面线糊中煮炖,再配上油条、炸葱花、胡椒末作为调味,吃起来更为浓烈可口。.jpg)
春卷
又叫春饼,厦门人叫薄饼。吃法尤为简便,即用面皮包着各种菜肴食用,逢年过节,家家户户都有吃薄饼的习俗,特别是清明节期间更为普遍。厦门薄饼,颇负盛名,作料主要是笋、豌豆、豆芽、豆干、蛋丝、鱼、虾仁、肉丁、海蛎及红萝卜等。豆干切丝,越细越好,用油炸过能吸收其中鱼、虾、肉类的津液,使薄饼皮不致被馅的汤弄湿搞破,吃起来脆嫩甘美,醇甜可口,营养丰富。
花生汤
厦门花生汤用料简单,煮法却考究。花生米先剔去疵粒,用开水浸泡后去膜,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,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,续熬至花生仁烂透为止。然后食用时可配佐甜咸点心,如油条、炸枣、韭菜盒、肉包、甜包、糯米炸等均是上品。
炸五香
将瘦猪肉配上青葱、扁鱼、荸荠、薯粉、鸭蛋、味精、上等酱油、白糖和五香粉,搅拌均匀,用豆皮包成卷,入油锅炸熟,切成小块;吃时要配上沙茶辣、红辣酱、芥辣、萝卜酸、芫荽、甜酱等佐料,味道可谓鲜美无比。.jpg)
韭菜盒
用面粉拌猪油做皮,选用猪腿肉、虾仁、扁鱼、荸荠、韭菜、红萝卜、冬笋、豆干等混合起来做馅,包成一个个圆饼形,边用手做成波浪状,然后放入热油炸,出锅后趁热吃,更是芳香扑鼻,酥脆鲜美。
烧肉粽.jpg)
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种,有咸粽、豆粽、甜粽、肉粽等,独数厦门肉粽最有名。厦门肉粽味道香甜,油润不腻,色泽红黄闪亮,富有引人品尝的吸引力。肉粽要趁热吃,否则味道大减,因此称烧肉粽,名符其实。多以香菇、虾米、栗子、猪肉、糯米为原料,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鲜粽才下锅烹烧,吃时配上沙茶酱、蒜蓉、红辣酱、调味酱油、芫荽等,真是美味可口。